岁末年初,黑龙江省将8项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后,辅助生殖在全国都可以参加医保报销。
日前,国家医保局在2025新年献词中称,全国31个省份及兵团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惠及超100万人次,为近百万个家庭的生育梦想助力。
全国辅助生殖医保覆盖进程
24年2月,国家医保局首次提出指导有关省在依法合规、合理科学、经济适用的范围内进一步完善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的相关政策后,辅助生殖入医保驶上了快车道。
10月末,国务院《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下称《措施》)明确要求指导各地将适宜的分娩镇痛以及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措施》发布时,我国已有27个省份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在随后的一个多月里,天津、贵州、辽宁、黑龙江等四省也先后将辅助生殖纳入了医保。
我国的生育支持措施主要集中在经济支持、服务支持、时间支持、文化支持四个方面,辅助生殖入医保属于经济支持的措施。
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报销的实际影响
我国目前育龄人群的不孕不育发生率为12%~15%,辅助生殖技术给想要孩子但必须借助技术手段的人带来希望。国家医保局表示,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报销,是医疗保险制度“互助共济”原则的体现。
当前,受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生育年龄推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育龄夫妇的不孕不育率攀升。除常规治疗手段外,辅助生殖技术依然是治疗不孕不育不可或缺的方式之一。随着辅助生殖技术在全国纳入医保后,减轻了育龄家庭的经济压力,使更多家庭能够承担得起辅助生殖治疗的费用,从而增加了生育的可能性,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目前面临的低生育率问题,促进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
辅助生殖临床应用与现存挑战
然而,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男性少弱精、子宫内膜过薄、卵巢发育不全影响卵泡发育等众多因素依然影响妊娠的成功率,如何打造最佳的孕育环境,也成为临床上重要研究的方向。其中少弱精、薄型子宫内膜、卵巢发育不全等影响生育疾病,临床上除常见的药物、手术治疗以外,物理治疗的医疗器械也成为众多患者的选择。